欢迎来到中国航空航天化工网 !
客服电话:010 - 8273 1800
航化网手机端
微信小程序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涛团队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怡潞团队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韩晓东、严明团队,成功开发了新型化学复杂型金属间化合物,首次实现3D打印超高强韧金属间化合物的可控制备,突破了传统金属间化合物脆性大和难加工的技术瓶颈。
长期太空任务中,宇宙辐射防护是亟待解决的核心挑战。传统屏蔽材料因重量和实用性限制难以满足需求,而水基防护方案又面临泄漏风险。根特大学联合欧洲航天局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通过3D打印技术开发超吸水性水凝胶材料。
2025年2月11日,一枚猎鹰9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40号发射台腾空而起,执行星链12-18任务。此次发射将21颗星链V2迷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其中13颗搭载"直连手机"功能。本次星链距离上次星链发射仅过了16小时。
2月8日,春节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石墨烯航空电池研制中试生产线已正式开工。现场机器轰鸣,技术人员神情专注地调试着设备参数。这里制造的石墨烯航空电池将应用于混合动力无人机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测量了超流刚度。
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更加值得期待,除了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将飞天,昊龙货运航天飞机、轻舟货运飞船分别和它们的登天云梯——朱雀三号、力箭二号也将首次登台亮相,这些重要航天发射任务究竟有哪些看点亮点?
输入模型图纸和金属材料,就能打印出相应的工业零部件?近日,北京经开区企业北京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研智束”)将前沿技术进行成果转化,自主研发的Qbeam S350设备、Qbeam S600设备分别入选《北京市2024年第三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其中Qbeam S600设备是全球首款阵列式电子束增材制造设备,首次实现了阵列式电子束3D打印。
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因素和重要保证。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获悉,我国在太空成功验证了首款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望牵引我国航天电源升级换代。
中国航司已暂停接收待交付的波音飞机?外交部回应
三大航均在汉开通C919航线
神舟二十号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正在进行
天鹊系列火箭发动机第100台下线
我国成功构建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开启空间探索新纪元
达美航空在部分波音767飞机上测试“鲨鱼皮”涂层
神舟十九号乘组推进太空实验与健康维护工作
华东师大SAF通过权威检测
全女性机组完成蓝色起源太空之旅
超级蒙烯材料亮相中关村论坛
国产飞机C909完成老挝首航